異鄉遊子看七股生態工作假期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人文

異鄉遊子看七股生態工作假期

2008年06月01日
作者:黃雅珠(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專案執行)

七股潟湖的美令人感動。七股靠海的鄰近地區,大部份時間是很安靜的,這個鄉太大了,比台南市還大,光看那一片片靜躺著的魚塭,及幾隻白鷺鷥偶爾飛過的寂靜天空,不習慣這種氛圍的人,很容易留下模糊的印象折返,但由於它的呼息既深且長,讓裡面豐富的生物相得以有生存喘息的空間。但是,近幾年,海岸線內縮及沙洲飄沙位移嚴重,開始影響居民的生命安全!

話說從頭 七股的記憶

由於家就在七股附近的鄉鎮上,自從知道潟湖及黑面琵鷺保育中心怎麼去之後,我偶爾會過去看看。個人對整體七股的鮮活記憶,還停留在1998年前跟著另一團隊第一次認識七股潟湖的時候,因此,看了協會2007年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的紀錄片之後,迴盪不已,很想知道去年志工們工作的地方在哪裡、情況如何?這樣的好奇,開啟了這次的行動。

這次參加的是植栽護沙的工事,很有趣的地方在於「天氣」,雖說現在是梅雨季節,但雨什麼時候來,不知道。妙就妙在,在又乾又鬆的沙土中種了一陣子後,雨就來了,馬上讓剛到新環境的馬鞍藤吸收到水份,土壤與植栽的新合作關係快速產生緊密聯結。慶幸的是,原本頗擔憂海邊的酷曬,但在做工時,烏雲幫我們撐起遮陽傘,在這樣合宜的氣候配合下,很是快慰人心!不曉得今後這一大片「護沙小尖兵」的存活狀況如何,後續都會有監測回報,期待他們都能順利成長茁壯。

種植馬鞍藤護沙。

體驗在地生活 鐵馬遊漁村

此次七股護沙工作假期吃著當地風味餐、住著房間各有不同設計風的「藍色招潮謝」(10年前没民宿時,我們住在「台鹽宿舍」)、騎腳踏車探訪「黑面琵鷺保育中心」、登上冬天很熱鬧的「賞鳥亭」、仰望曾身陷海中的「七股國聖燈塔」、憑弔瀕臨枯死命運的「木麻黃」(10年前我們稱為「鷺鷥林」)、眺望無際的台灣海峽及岸邊的海浪、經過以仙人掌為屏障的「海巡署」、在潟湖中坐竹筏遠眺頗具爭議性的「七股氣象雷達站」、踏上「頂頭額汕」進行紅海欖及欖李的植栽工事等。

熟悉的飲食和路線,跟著不一樣的團隊來,在不一樣的時空背景轉移下,猛然發現,海岸邊的變化雖慢,但經過一段長時間再到訪,會訝異它在不知不覺中,變化大到需要人為的介入來減緩土地的流失!

文化交流 講不完的故事

可講的故事愈來愈多,在這次工作假期中,有3位來自「明日香村景觀保存志工協會」的日本志工,這對台灣志工而言,是文化交流的好機會,也留下難得的回憶。不僅他們來了解台灣的生態工作假期及文化,我們也間接吸收「明日香村」的歷史及文化保存現況。台日志工之間的溝通,英文、日文、漢字一起用,各有各有趣的收穫。

當我們行走於沙洲,用雙手將一段段的馬鞍藤、一株株的紅海欖及欖李栽植在大地上的同時,有一群人正行腳台灣一週,以藝術力量回饋島民,感恩台灣這塊土地。我們的志工群中,禹海大哥特別告訴我們這個「優人神鼓」團隊行腳訊息。

「據說,觀世音薩初期修行時,是在海邊學習禪定的,他每天聽到潮聲音的來去,在潮聲與清淨之間了悟生命。」優人神鼓後來於5月11日在民主紀念館做巡迴終站紀念演出,我手中的手冊這麼寫著。演出中有一段不絶於耳的海潮音讓我聯想到我們在七股海岸登堤看海的心情,因為,聲音極為類似!

想想,5/1~5/4志工朋友間的交流,還能在5/11出現此等火花,以這麼美的心靈回饋收尾,相當值得!

喜愛一個城市 從認識這裏的人與事開始

行程最後一天來到「台南科技工業區」看到高蹺鴴、在台南「孔廟」和志工朋友挖了些有意思的典故、在「台灣文學館」聽到它的原貌重建過程。後來,在孔廟對面的「府中街」遇到許久不見的文史老師正和其他長者正在喝茶聊天,果然那股濃厚的台南味兒立即顯現。我腦海中馬上浮現他很久以前對我們說的話:「喜愛一個城市,從認識這裏的人與事開始!」 這次的工作假期對個人而言,是一次很棒的温故知新之旅。

結語

曾在一份簡報檔上看到全球暖化對台灣土地的影響,我驚訝到,我們那天所走過的區域將没入海中。無論結果是否如預測,但我們每個人都在合力做對的事,就守護國土這點來說,我們没有缺席!

七股生態工作假期,留下令人難忘的回憶。